欢迎光临清风永寿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永寿县人民政府
请输入搜索信息:
清风文苑
您现在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廉洁文化 > 清风文苑 > 正文
新年谈勤俭节约
发布时间:2024-01-29 10:30:15   浏览次数: 次 来源:咸阳廉政网  作者:蒙海龙

新年伊始,利用假期,回老家参加了一个晚辈的婚礼,婚宴是其家自办的,搭个喜棚,由服务队操办,也有婚庆公司主持婚礼,还有唱歌跳舞助兴,很是热闹。但婚宴过后,面对满桌的剩菜,我不觉陷入沉思。勤俭节约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勤俭节约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优良传统。我们都是从艰苦的日子走过来的,不能忘却曾经的记忆。曾几何时,只有在丰收的夏收忙罢才能吃到期盼一年的油饼,只有在客人来家时,才能吃到一口正宗的肉臊子浇汤面;曾几何时,过年时,趁着奶奶在骨头上撕下肉块的机会,偷偷凑到跟前,让奶奶喂上一口,馋坏了一旁和我年纪相仿的小叔父;曾几何时,满教室的同学几乎全部穿着打着补丁的衣裤,就连我们老师中山服那个大补丁也分外惹眼;还记得,作为长孙的我和爷爷坐在炕上享受木盘中炒土豆丝、凉拌粉条的自豪和快乐;还记得,小时候的我,经常望着窑洞里锅台上方吊着的小竹篮,异想天开地想着哪天能突然掉落,让我可以品尝一口腌肉的味道;还记得,小学每学期的勤工俭学收集垃圾完成任务和收麦期间拾麦穗时的辛苦。也许只有我们经历了那个岁月的艰苦,才能真正体会生活得不容易,才能一直有心怀艰苦节约、苦中有乐的情结。

发扬优良传统,厉行勤俭节约,是时代现实的必然选择。如今,我们国家已经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人们的经济也宽裕了很多、生活标准提高了很多,适当的理性消费一些无可厚非,但攀比式的浪费实不可取。群众在议论公务接待中的“茅五剑”时多么的痛心疾首,车辆、手机等消费品不断更新换代,物质不断地丰富,红白喜事的互相攀比,使大吃大喝、大操大办等风气一直不能得到遏制。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面临粮食短缺、经济转型和国际环境等困难,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绝对不能丢,反对铺张浪费的主张绝对不能忘。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躬行节俭,带领党风政风民风向好向善,人民群众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我们将能够节约多少资源,国家的发展必将越来越好!

发扬优良传统,厉行勤俭节约,是国家公职人员廉洁自律的必然要求。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对我们公职人员来讲,小到所用的每一张打印纸,用水用电,大到公款接待、公务活动等等,浪费的不仅仅是财政资金,更丧失了民心,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厉行勤俭节约是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公职人员,没有挥霍浪费的权利,只有做到勤俭节约、廉洁自律的基本要求,坚守底线,才能没有腐化堕落可能。

发扬优良传统,厉行勤俭节约,是纪检监察干部必备的道德操守。诸葛亮《诫子书》中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用纯《朱子家训》中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在建国初期就提出把“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作为“治国”的经验。对国家而言,勤俭国家廉洁,勤俭社会健康。勤俭节约是国家品质,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政府是否能赢得人民尊重,更决定着国家长远未来的命运。对个人而言,“俭则约,俭生廉,俭为立身之德”,特别是对我们纪检监察干部而言,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观念,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是纪检监察铁军的基本素养,也是必须遵守的社会道德操守。

勤俭节约还得常谈常提醒,因为,这个传家宝,什么时候都不能丢!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不负春光更前行
[下一篇]:一尘不染写好清正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