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清风永寿网! 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永寿县人民政府
请输入搜索信息:
勤廉先锋
您现在的位置是: 网站首页 > 勤廉先锋 > 正文
坚守岗位担好使命
发布时间:2023-02-10 10:53:35   浏览次数: 次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

“魏德友,50多年如一日,在环境恶劣的萨尔布拉克草原巡边护边,总行程20多万公里,奉献全部青春守护边境安宁,被誉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这是“七一勋章”获得者魏德友的颁奖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魏德友便与妻子在“173号”界碑地段屯垦戍边,从此便再也没有离开这片土地,从青春年少到满头银丝,他将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边防事业。

矢志报国,历尽风霜心不移。1964年,魏德友响应国家号召,从山东来到萨尔布拉克戍守边疆。从报名的第一天起,他便做好打算:为了国家边陲安宁,一辈子在此安家。萨尔布拉克冬季暴雪肆虐、狂风怒号,夏日酷暑难耐、蚊虫猖獗,加之很长时间住的是上世纪60年代挖的土窝子,喝的是门口井里打出来的盐碱水,魏德友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尽管如此,他为国巡边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再难!也要一直守下去。”上世纪80年代初,魏德友所在的连队被裁撤,本可以离开的他主动留下戍守边境。昔日一同来的战友陆续离去,边防派出所的同志换了一拨又一拨,而魏德友却一直扎根在草原深处,50多年如一日,巡边护边,踏遍每一寸沙丘与戈壁。

听党指挥,践行党员使命担当。羊鞭、收音机、望远镜和水壶是魏德友的“四件宝”,是他每次巡边都会带的物品。其中,收音机是魏德友的最爱,是他了解党的理论、国家政策和社会变化的途径。在他看来,“作为党员,就得时刻听到党的声音,知道党要让我们干什么。”1983年6月,魏德友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在交通和通信不便的年代,步行几十公里到团部交党费,几十年来,从没少交一分钱党费。平时过不上组织生活,他就在巡边时到边防站与战士们一起学习。“党指向哪儿,我们走到哪儿。听党指挥,再艰苦,也要在那里好好地工作。”50多年的守边生活里,他坚持每天去界碑巡视,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管控区内未发生一起涉外事件。在魏德友眼中,守好边境是组织交给他的任务,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赓续精神,红色基因代代相传。2017年,魏德友的女儿魏萍辞去山东的工作,回到萨尔布拉克草原,接过父亲的“四件宝”,成为一名护边员。从此,一家人驻守边陲,用脚步丈量祖国的边境线。魏德友说,“我希望她一定要把这个边境管好,不要光考虑个人得失,为党和人民做点贡献,这就是我的愿望。”现在,魏德友守边所在地已成为魏德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面设有讲述他守边故事的展板和展品。魏德友觉得党和人民给了这么高的荣誉,不仅要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还要竭尽所能地向青年做好宣讲,激励他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在他的精神感召下,一批又一批青年人来到这里,在边境荒芜之地展开鲜红的党旗,与他一起重温入党初心。

如今,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土屋已经变成了砖房,还有一个宽敞的院子,院子里的一块刻有“坚守”两字的石碑非常醒目。魏德友坚守边疆近六十载,兑现的是为国奉献的誓言,坚守的是入党时的初心。党员干部要以魏德友为榜样,始终牢记对党的承诺,矢志践行初心誓言,在平凡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上一篇]:敢啃硬骨头 彻查“保护伞”
[下一篇]:“平居洁廉”的岳飞